首页

女王龟头责

时间:2025-05-28 04:23:34 作者:史无前例的“校园餐”专项行动 浏览量:25516

  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秦亦姝 曾玥)“孔院不仅是汉语教育的平台,更是文化互鉴的桥梁和技术合作的纽带。”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南非文达大学副校长罗伯特·马丁(Robert Luke Martin)如是说。

  2019年,湖北工业大学与南非文达大学达成共建孔子学院的合作意向。2023年8月经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批准,南非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正式设立。日前,在2023全球“孔子学院日”活动现场,马丁作为文达大学代表接受孔子学院铭牌。

  “孔院的建立为南非以及南非青年开启了一扇新的机遇之窗,与世界更好地连接彼此。”据马丁介绍,在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学生将通过学习中国的语言、艺术、音乐、历史、哲学来了解中华文化,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此基础上,马丁表示,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作为全球首个以绿色科技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不仅是汉语教育的平台,更是技术合作的纽带。“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专注于包括能源、废物回收处理和交通等领域在内的绿色科技合作,促进解决贫困、失业及不平等问题”,推动南中两国共享在绿色科技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以期帮助非洲国家攻坚绿色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

  马丁介绍称,共建孔子学院并非文达大学与湖北工业大学的首次合作。自2019年以来,两校以绿色科技为主线,持续开展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联合科研及技术转移等形式多样的合作。“湖北工业大学为我们提供了3个线上中文课程,让我们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此外,包括两校在内的5家单位于2022年联合建设“中非氢能战略研究院”暨“中国-南非光伏氢能联合研究中心”,旨在针对南非气候生态条件开展光伏氢能系统技术开发,实现光伏电解制氢/储氢技术在南非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马丁坦言,共建孔子学院的过程中双方仍克服了不少难题。“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两校的翻译人员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双方的表意误差。”

  两国文化和教学模式的差异则是另一大挑战。马丁指出,建立高效的互信合作关系是两国进行教育互通、实现良好文化交流的基础。“我们两校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马丁认为这是双方合作无间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双方都在尽力兑现所作的承诺,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近年来,身为文达大学负责对外交流事务的副校长,马丁经常往返于南中两国,为推动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少努力:2022年,他帮助南非文达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达成合作,推动中国的技术培训课程和研究项目在南非落地;2023年7月,他先后在中国走访了河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促成了两国学生在更广领域的学术合作和文化交流。“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愿意促成文达大学和中国高校的合作。”

  谈及未来,马丁表示还将致力于探索更多与中国高校合作交往的机会,并希望将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的影响力扩展到南非其他高校和社区民众之中。“我们对于促进南中两国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和民心相通拥有坚定决心。”马丁说。(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空中的士”首次上架售卖

停滞了10多年的工作正在“更新进度条”,李书鹏深受鼓舞。他了解到,政府部门在推进这个问题办理的过程中发现,不光环保领域,还有部分领域的职业资格建设也存在类似问题,正在一揽子地推动解决。

两部门提早组织开展2024-2025年度全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

“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近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以“革命文物+水下考古”的策展思路,首次向公众全面系统展示330套珍贵出水文物展品,以及甲午战争最新史料科研成果。

跟着北京旅游警察打卡奥林匹克公园

商砼,即商品混凝土。作为当今建筑行业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一直面临能耗高、效率低、碳排放巨大等问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多个国家相继提出减排承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

黑龙江:“小雪首日”无大雪 最低温-25℃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在于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国家认同感以及批判性思维。面对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和机遇,思政课需不断适应时代变革,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育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此外,还应强化思政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新中有数①:一粒种子的数字生命 | 数说新质生产力

宜昌7月16日电 (记者 董晓斌)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宜昌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绿色就业研究中心(长江基地)”(以下简称长江基地)16日在湖北宜昌揭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